22 7月 2009

23  太極考古



  憑什麼證明太極球曾經存在於世?可證的文物極少,唯勉力網羅之。
 
231 陰陽祭器


  從新石器時期到西周早期的許多遠古器皿,無論盉、鬲、鼎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徵:三足。這些類別的器皿造型美觀、結構複雜,兼製作困難,容量相對渾一簡單的造型少了許多。所以它們不是一般用途的容器,多用於祭祀。但可以肯定是一脈相承,師出同門。是什麼東西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,使得歷時數千年的工匠,從最古樸的陶土祭器到精緻的青銅祭器,都要沿用這種三足結構呢?

  圖231.2左,新石器時期石家河文化的陶盉揭示:上列各類三足器皿之設計靈感,皆傳承自太極球的上半部:天部,陽部。三足器皿乃屬於陽性祭器。

  按陰陽學說,有陽必有陰。有依據太極球陽部結構製造的三足在下的祭器,也必有依據太極球陰部結構製造的三臂向上的祭器。根據華人祭祖的習俗:點三柱香, 我推測某種古香爐會符合太極球陰部的構造。香爐在東方家庭中太普及且不起眼,很少有見在香爐上刻銘畫文,因此似乎未得考古界的重視。然而2006年11月發現的明朝青銅香爐(圖231.2右),證實了確有另類祭器的設計源自於太極球陰部結構的推測。



232 空心陶球


  薛家崗遺址出土了幾十個空心陶球,有六孔球,也有十四孔球,圖232.1左側的六孔陶球既為其一,球體表面的圖案令考古學者感到驚訝。根據越七日癸酉,伯相命士須材… 越玉五重,陳寶,赤刀,大訓,弘璧,琬琰在西序;大玉,夷玉,天球, 河圖,在東序… 有學者認為這個六孔陶球可能就是周朝的國寶 ─ 天球。我則認為,天球、陶球都是由太極衍生的產物,不過天球是罕有的高檔品。稱為天球必與天有關,球面或應刻有星圖,也或許是最原始的渾儀。稱為國寶,其量必稀。所以陶球應只是一位太極學者或崇拜者的藏品,臨終還要帶去陰間研究。


  圖232.1右,是用八塊球底正三菱錐合成的太極球坯(圖232.2左)臨摹製作的一個六孔陶球。臨摹過程見圖232.2:

  1 把球坯表面上彩秞,並在八瓣之接合縫處繪上條紋;
  2 把球錐內裡菱邊的投影,也描繪於對應的弧面上,共得八組Y形圖紋;
  3 切除錐尖加工成八塊弧片,再重新結合為一空心球體;
  4 於對應於天地東南西北的六個米字結點開孔,便是六孔陶球了。


  由八組Y形圖紋可知:伏羲必已有了透視概念,並初部掌握了透視繪圖的技巧。這項技巧還被應用在太極圖繪製中。對下文兩張古太極圖的研究,提供了強力支援。

  若再八個Y形結點各鑽一孔,便是十四孔球。把此二球放大些,應該就是舞龍用的龍珠吧。

233 太極星儀


  伏羲易學一度失傳,但太極球並非完全徹底地失傳,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隱秘,天球、渾象、渾儀皆由太極球化身而得。

  1 天球  大玉、夷玉、天球、河圖,在東序 …

  周成王收藏的寶物中,最令人心儀的非天球莫屬。稱為天球必為球形,但有什麼用途?怎麼用法?下面就此進行探討。表 233.1 列出了一些古址的緯度。



  表中可見除宛丘和洛邑外,北宋前遠至黃帝,凡江山一統之朝代,均建都於北緯34.45 ±0.1°,或34.15 ±0.1°兩線。為什麼?皆因選址由占星師釐定,準則是必須在『極下地』。所謂極下地就是北極帝星對下之地。帝星位於天之中心,滿天星斗都繞著它轉。所以極下地就是地之中心,人間帝王必居此地。

  然而出自同宗的占星師也有兩大派別,因為兩派祖師擁有的測定『極下地』的寶物 ─『天球』精度有異。

  本章第一節曾請記住一個數字:35.26°,它是太極球傾斜天軸線與地平面的夾角。在太極球上沿此軸線鑽一窺孔,並轉到正北方向,又一奇蹟般的巧合出現了:北極帝星恰在孔中。    

  于是伏羲認為天地傾斜之前,天中與地中在同一條垂直線上。天傾之後天樞斜了,反而提供了勘測地中的工具:鑽有窺孔的太極球 ─ 『天球』(圖233.1)。

  華山位於北緯34.5°,天樞仰角=34.5°, 與太極球的傾斜天軸的偏差不到1°。所以窺孔軸線被誤作為天樞。帝星並非坐正天樞,設其去極度=α,則視仰角在34.5 ±α° 間變動。每晚某刻恰於孔心。把鑽有窺孔的太極球安裝在象徵八卦的方形底座上,就是被周成王收藏在東序的寶物天球了。也是早期占星師勘測極下地的工具。

  推測伏羲前後製作了兩枚天球。第一枚測得極下地為34.10°,因誤差大而被棄,卻被某位弟子私藏。後投靠黃帝並為其選得北緯 34.16° 的軒轅丘為極下地,立有熊國。其後輾轉流入文王手中,勘得北緯34.1°的西都豐鎬二京。

  第二枚勘得之極下地在華山北麓,北緯34.45°,是為夏、商御用占星師所沿用的天球。周公旦直到平定武庚之亂後方繳得此球,導致了中華之中的喬遷。

  2 中華之中的喬遷 
  東夷被黃帝逐往東北,而姜姓炎帝族人則被黃帝逐往西方,以防姜姓得東夷支持而東山再起。文王從母系姜嫄後人處獲得八卦、六十四卦及流落民間的第一枚天球時,姜子牙尚未出山,文王唯靠自己摸索使用方法。在獄中按自己心意重排八卦和六十四卦,出獄後便用天球壹號勘定豐京為都。未幾文王崩,武王繼位定都鎬京,仍沿用此天球。武王崩成王繼位,周公旦輔政,時爆武庚之亂,周公平亂後繳得天球貳號。對比之下方知天球意號有誤,極下地當在華陰一線。豐鎬二京均位於極地之南,屬文王排定的坤卦地域,覺得其中暗隱的危機不可以輕視,始致二度遷都洛邑。洛邑位於北緯 34.7°,在天球貳號測得的極下地緯度之北,乃因聽從姜尚之見。姜尚,炎帝之後,知伏羲選址『重乾、輕極』。為了讓洛邑座落於極地西北之乾卦地域。姬旦設計了一個自欺欺人的瞞天過海之局:特地去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鎮建測景臺、觀星臺和所謂禹定九州的中心柱,宣告天地之中心以此柱為準。(圖233.2)


  從此中華之中遷往登封,可謂華夏歷史上一次最重大的文化動遷。這次動遷也等同宣告了放棄原屬華夏聯邦的西方昆連氏、北方栗陸氏等地區的管轄權。此後中國各朝代都僅視長城以南、甘肅以東為中華領土,直至元朝才破除了這個觀念。

  洛邑與宛丘是唯二不選極地而建於乾卦地域的京都。宛丘在伏羲八卦的乾域。洛邑則在文王八卦的乾域。

  3 北斗車

  黃帝奪得第二枚天球後安裝於秘製的北斗車(指南車)上,勘得北緯35.5°的橋山為其心目中的真正極下地後,建陵於此。

  傳說中的黃帝蚩尤之戰甚為激烈,近年有些學者認為,濮陽西水半坡M45號墓之墓主就是蚩尤之首領,有人認為該首領就是伏羲。傳說黃帝不宣而戰發動突然襲擊,殺了蚩尤後一路向南追殺苗夷。但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和密佈的森林都不利於北軍,因而黃帝發明了北斗車引導行軍的方向。若北斗車確能指南點北引導行軍方向,黃帝這項偉大發明必定會流傳下來,然而事實並非如此。看起來確曾經有過研製北斗車的事件,但非指引行軍方向的用途。

  北斗車的用途並非引導行軍的方向,而是去了北方考察,其目的是尋找其心目中真正的極下地。(圖233.3)

  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於北緯35.54°,最接近於35.26°。想必是黃帝放棄了以某一時刻選極下地的方法,而改用帝星環繞的中心為準。北極星位置並非固定不變的,可以相信大約五、六千年前的某一時段在橋山,北極星沿著黃帝欽製北斗車天球窺孔邊緣團團旋轉。黃帝墓塚所在地海拔972米,前爲1公頃餘的開闊地,完全符合對極下地滂沱四隤而下的描述。擴大些地域來看,西北背依 994米、1021米兩座山峰,東南橋山腳下沮水三面環繞,完全符合伏羲八卦中心的地形。有評論謂;橋山若尊者,依山面水;沮水若碧環,傍陵而過;在黃土高原上,黃帝陵寢之所在確是獨特的一塊風水寶地。

  古代帝王為死後登天,都要大興土木修建宗祠陵墓,位置一般都在皇城或祖祠附近。唯獨黃帝認定了這裏是真正的極下地,所以不惜離鄉背井,定要孤單一人埋葬於此,以求滿足其死後乘龍登天,揚名萬世的欲望。他假借研究北斗車之名,一切都絕密地進行。為了防止後人與其爭此寶地,連嫡親子孫都一概不明原委。又恐後世有人通過伏義學說參破玄機,除毀了自己製作的北斗車外,還下令毀滅民間所有的伏義著作,特別是八卦、太極的實體模型。自此,除了落在黃帝手中的伏羲作品,和少數不肯放棄的伏羲子弟各自偷藏之外,伏羲易學在華夏社會上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。
  4 渾象渾儀
  占星術本是道家學術。因掌握的天球不同分作為兩派,這裡把據有天球壹號的稱為道術家以有別於道家。秦滅周時,道術家附炎於秦,並以長生不死之丹術,騙得秦皇歡心。秦坑儒崇道,道術家勢力大增,雖漸趨墮落卻攏絡了朝野,後發展為道教。故秦、漢、隋、唐皆以北緯34.15 ±0.1°為地中。


  周成王秘密收藏了第二枚天球,周滅,天球貳號流落民間。在秘傳中先後發展為渾象、渾儀。五代十國後,道教衰敗,道家重興,位於北緯34.46°的汴京遂又成為帝都的首選。

  渾象就是把天球的窺孔套裝在一條傾斜的軸上,軸線對準帝星,是為天之樞軸。球面繪有星圖,並可隨星空旋轉。軸的框架底座可有多種結構,圖233.4左之渾象就猶如太極八卦的組合。而圖右渾儀中具主要功能的窺管被安裝在笨重的球框中,足證乃由渾象發展而得。雖操作不易,且諸多盲區,卻已是當時世上最先進的觀星儀器。


234 古圖追蹤


  為了考証太極球的用途,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古太極圖。在反覆篩選後終於釐清一條可供追蹤的圖跡

  1  圖234.1為兩張古圖,天地日月圖和乾坤離坎圖,天地日月圖其實就是乾坤離坎圖。

  2 而乾坤離坎圖應就是太極球正南視圖的寫照:兩者都是乾上、坤下、離左、坎右的佈局,而且都是在中央有一個圓眼(圖234.2)。

  3 由太極球正南視圖追蹤到一件考古文物:薛家崗彩陶紡輪( 圖234.3)。紡輪上的左旋渦紋及中央一孔與太極正南視圖有共通之處。

  4 再由彩陶紡輪追蹤到兩張古太極圖之一。如果遮住圖中的右眼,把左眼畫圓,再與紡輪圖案對照,簡直一模一樣。(圖234.4)

  5 另一張古太極圖(圖234.5),多了四條直徑。把圖面劃為八等分,很明顯此圖曾遭修改,使其更完美地符合陰陽互動消長的八卦理論。也因此,這張圖沒有引起我的重視。由於沒有新的發現,在這條線上的追蹤便暫告一段落,然而後來回頭一看,對第二張圖的忽視是個很大的錯誤,因為這兩張圖是不可分割的一對。

  6 幾乎所有研究者面對上二圖,都著重於八卦卦理和黑白旋渦引發的玄妙哲理上。而忽略了它們的相異性。今人詮釋太極圖,往往稱其為雙魚圖,經多番藝術加工的黑白旋渦,化作兩條形影不分的神魚,兩個圓點恰如魚眼,白魚黑眼、黑魚白眼。喻為世事無絕對,黑裏有白、白裏有黑;大中有小、小極乃大…從中釋出無窮哲理。太極圖的本性卻隨著傭俗的美化而被湮沒。

  然而在古圖中,俗稱的魚眼才是一對小魚,一對在旋渦中奮進的小魚。兩圖的魚兒,游向相反。一張相背遊離,另一張相迎而來。這是兩圖唯一的異點,它絕不是無心之失,肯定隱藏著極為重要的訊息。

  在機械原理圖中,軸的側面一般只用一條直線來代表。若要註明旋向就加上個垂直箭號。兩條小魚就是這種表達動態的箭號。一條在太極球前,另一條在後。後面那條本是看不見的,作圖者運用透視繪圖把它畫出來,說明他非常重視要表達的資訊:太極在旋轉中,但千萬不要誤解為繞著旋渦轉,它是繞著乾坤軸線轉!且不只是單向轉動,而是雙向的旋動。圖234.6二古圖中紅線是我添加的乾坤軸線,太極繞著乾坤軸線來迴旋轉。說得形象些就如小孩在搓玩波棒糖。右圖白旋渦中的魚是空心的,說明此乃虛象。左圖相應的魚被填黑,可能被後人修改。古圖下方是對應的動態相反的太極球圖,前後圓點加了尾巴以示動向。


  伏羲為什麼要研究太極球的來迴旋動?因為它是演繹正在制定並既將實施的時辰和曆法的重要工具。

  7 繪有乾坤軸線的太極
  來知德太極圖是唯一在中央繪有一條垂線的太極圖。沒人知道此線的用意。但現在可以肯定,它就是乾坤軸線。它告知人們,太極是以天地為樞…。遺憾的是數百年來,人們一直未予理會。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