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華人社會裏十二地支是家喻戶曉的,每逢孩子誕生,就有個冠以地支的生肖,陪伴著他渡過漫長的人生歲月。生肖中又以子鼠為大,因為『子』在十二地支中排名第一。然而你可知道,華夏第一部曆法天正甲寅元的地支是以寅為先,而且那個寅時指的是早晨 5~7 時,不同於今天指的是黎明前3~5時。地支哪裏來?推論的根據是什麼?請看下文的解繹。
251 上十下乂

252 啟動時機

華夏最早的曆法叫天正甲寅元,根據『皇曰:甲日寅辰,乃鳩眾於傳教台,告民示始甲寅。』可以得到的準確資訊唯有:首部曆法草案試行於甲日寅辰。
按照現今的農曆,寅時應是早晨三~五點,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。伏羲不可能蠢到在臨晨三點,燃起篝火鳩集民眾,然後在四點鐘頒佈試行曆法。
那麼,甲日寅辰究竟是何日何時呢?這個第四維參量t在時間軸上的標定可以從『寅辰』二字導出。
欲把一天等分為十二份,首要是分出日夜均分的兩份。若以日出日落為晝夕的分界,唯有春分或秋分兩天符合這個條件。在這兩天中,日出、日落的時間分別為06:00和18:00。那麼寅時應是05:00~07:00;而寅中則為06:00。甲骨文中寅『

253 地支分佈
按二十八宿的象位,清晨『寅虎』在西、『辰龍』在東的天象,應在秋天。故天正甲寅元應是始于秋分。也因此推論,原始的十二地支與二十八宿相通,寅、辰處於相對位置。辰申諧音,在傳承中發生錯誤不足為怪。所以古今十二地支不僅序首有異,排位也不盡相同(表253):

二十八宿的起源一直是個謎,西方史學家認為二十八宿起源於印度或中東,並以此推論華夏文明西來。但只要把朱雀理解為豬闕之訛傳,那麼憑十二生肖中之『辰龍、寅虎、亥豬、巳蛇』(圖253)四肖,便可肯定二十八宿起源于華夏,而非中東或印度。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詳盡論証請見第六章。
1 則留言:
感謝 留下這樣的研究
發佈留言